(一)教学设计 | ||||||||||||||||||
教学内容 | 区位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三者的转化关系 | 授课对象 | 高一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 | |||||||||||||||
授课地点 | 实训楼二层西侧第三个教室 | 授课课时 | 一课时 | |||||||||||||||
教学内容分析 | 本课内容包括区位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三者的关系解读和数值转换,涉及到以前学过的进制的转换。 | |||||||||||||||||
学情分析 | 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各种进制之间的数值转换,知道输入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的逻辑关系。明白输入码和区位码的逻辑关系。有少部分学生对上述知识掌握不牢固。 | |||||||||||||||||
教学目标 | 素质目标 | 1.养成探究的意识。 2.增强团队协作能力。 3.提高信息素养。 | ||||||||||||||||
知识目标 | 1.巩固区位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的概念、作用及之间的关系。 2.知道区位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的取值范围。 3.掌握区位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三者之间的转化规则和方法。 | |||||||||||||||||
能力目标 | 能够识别区位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转化中的错误并能自己出题并完成。 | |||||||||||||||||
教学重点 | 区位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三者的数值转换 | |||||||||||||||||
教学难点 | 国标码和机内码的关系溯源 | |||||||||||||||||
教学策略 | 教学方法 | 探究法、小组协作法、讲授法、对比法、任务驱动法 | ||||||||||||||||
教学资源 | 课本,课后习题,练习册 | |||||||||||||||||
(二)教学实施过程 | ||||||||||||||||||
教学环节 | 教学内容 | 教学活动 | ||||||||||||||||
教师 | 学生 | |||||||||||||||||
课前自学 | 复习输入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三者的关系,输入码和区位码的关系。 | 提问: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输入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,你能说出三者的先后顺序吗? 如果用图表示,你会填吗?
提问:你能说输入码和区位码的关系吗?国标码和机内码的关系呢? | 学生思考并回答
学生思考并回答 | |||||||||||||||
课中导学 | 1.明晰区位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。
2.通过探究和小组协作,进一步掌握区位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三者数值之间的数值差异。
3.通过小组协作,总结出三者之间转换的规则和示意图。
4.根据总结的计算规则,学生做题。
5.根据题目,总结得出拓展规则并练习。
6.巩固练习
7.总结
8.布置作业。
| 单独把区位码从输入码里拿出来,跟国标码和机内码进行比较,它们有什么可以比较的呢?
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可以用数值表示一个汉字并且都有自己的范围。你能找到它们的大小范围吗?
PPT显示表格,列出区位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三者的大小范围(空表)
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值,区位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表示方法有何不同吗?数值上可以比较吗?
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或是差多少吗?
总结: 区位码H(十六进制)+2020H=国标码H。 国标码H+8080H=机内码H (区位码H+A0A0H=机内码H) 示意图:
注意:区位码一般为十进制,需要先转化成十六进制才能计算。
练习1: 1)区位码为0137,求国标码和机内码。 2)国标码是3520H,求机内码。 3)区位码是0923,求机内码。
如果给的是机内码,求国标码和区位码,你会计算吗?
总结: 拓展规则: 机内码H-8080H=国标码H 国标码H-2020H=区位码H(十六进制) 机内码H-A0A0H=区位码H(十六进制)
练习2: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内容,填写表格。
练习三:
你能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以及计算规则和拓展规则?
布置作业:PPT展示作业。 | 学生思考并回答(都有数值)
学生看书找到区位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各自的大小范围。
学生填表
学生思考(转化成十六进制)
学生观察表格进行计算,并对比每个同学的计算结果,得出最终结论,并填写表格。
学生齐读并记忆运算规则。
学生根据示意图填空
两人为一小组,计算,得出结果。
以小组为单位,进行讨论并计算,得出结果。
学生齐读并记忆运算规则。
学生计算,并给出计算结果。
各个小组长出题,别的组的同学上黑板做题。 做完以后,出题小组长判题。
学生总结 | |||||||||||||||
课后拓学 | 试一试:在比较区位码、国标码和机内码三者数值关系时,转成十进制数。 想一想:为什么机内码比国标码要大8080H呢? | 课后拓展:PPT展示 |
| |||||||||||||||
(三)教学反思与诊改 | ||||||||||||||||||
这节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,大部分学生能主动学习找到计算规则,一部分学生自学能力稍差,学习效果不太理想。练习部分中,学生计算过程中出错较多,教师应多嘱咐学生认真细心。 | ||||||||||||||||||